2025年5月24-31日,由昆電工(昆明電纜集團/昆電工電纜公司)協同中國民俗攝影協會、中國收藏家協會、云南省收藏家協會等多家單位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重走滇緬公路,弘揚抗戰精神”活動,在多方的共同努力與協作下圓滿結束。
作為中國線纜工業的先驅,昆電工以歷史參與者、精神傳承者、工業見證者的三重維度,支持參與這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族精神傳承之旅,用實際行動詮釋“實業報國”的百年初心。
滇緬公路被譽為“抗戰生命線”,它不僅是一條物資運輸通道,更承載著中國軍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與深厚的家國情懷。這條在抗戰時期被譽為中國抗戰“輸血管”和“生命線”的戰略要道,全長1146.1公里,其中中國云南段長達959公里 ,它從昆明起始,一路蜿蜒至畹町。
滇緬公路被稱為“用手摳出來”的公路
1937年底,為應對長期抗戰的緊迫需求,云南省緊急調用20萬民工投身筑路工程。當時,青壯年大多奔赴前線,修路的重任便落在了老人、婦女和兒童肩上。他們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手挖肩挑,僅用9個月時間,就于1938年8月初步建成公路,創造了筑路史上的奇跡。在抗戰前期,當中國海岸線被日軍全面封鎖,滇緬公路成為至關重要的物資輸入通道,為抗戰提供了重要的戰備物資和后方經濟補給。作為抗戰時期的重要國際通道,見證了無數英雄兒女的英勇奮斗和無私奉獻。其背后不僅是血肉筑路的英雄史詩,更凝結著民族工業的救國力量。
抗戰時期的“線纜先鋒”:昆電工的前身“中央電工器材廠”在抗戰時期曾為滇緬公路物資運輸、軍工基建提供關鍵線纜支援,以工業力量守護“生命線”的暢通。
跨越時空的精神聯結:從抗戰時期的“火線支援”到新時代的“文化傳承”,昆電工始終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此次活動正是對企業歷史與精神的深度挖掘與延續。
昆明電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沈利興在活動啟動現場鄭重宣布:“重走滇緬公路,弘揚抗戰精神活動啟動,發車”!既是對歷史征程的致敬,更是對新時代傳承使命的動員。
滇緬公路東段設計師李熾昌先生的家屬 張劼 主持活動
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副會長、云南省收藏家協會會長 朱寶昆先生致辭
昆明市政府原副秘書長馬克斌同志出席活動
云南省文化館館長祝立業(中)、昆明電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沈利興(左)、公司可持續發展部部長馬金濤(右)出席活動
參與此次活動的人員涵蓋多個領域,包括著名抗日愛國人士的后代、南僑機工的眷屬、滇緬公路設計師的后人,以及作家、書法家、攝影家、志愿者;相關社會組織和媒體也積極參與其中。他們懷著對歷史的敬畏之心和對先輩的緬懷之情,共同踏上這段追尋歷史、傳承精神的旅程。
本次重走滇緬公路活動歷時8天時間,行程達2000公里?;顒雨犖閺脑髂线\輸處昆明潘家灣運輸人員訓練所舊址出發,沿著滇緬公路的軌跡,途經滇緬公路零公里、讀書鋪服務區滇西抗戰紀念雕塑群、永平鐵絲窩、勝備橋、惠通橋、松山戰役遺址、遠征軍雕塑園、芒市勐巴娜西遠征軍用品收藏館、三臺山、黑山門戰斗遺址、畹町橋(滇緬公路云南段起點)、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德宏分館、梁河縣李根源故居及根源廣場、騰沖國殤墓園等眾多承載著厚重歷史記憶的重要遺址。
在重走滇緬公路的過程中,隊員們面臨著諸多挑戰。年齡和身體的因素并未成為他們退縮的理由,面對大雨惡劣天氣,公路狹窄,落石塌方等他們依然堅定前行,秉持著重要節點及遺址必到、關鍵人物必訪的原則,深入挖掘抗戰歷史背后的故事。隊員們有幸聽取了著名抗戰愛國人士李根源先生的外甥,滇西抗戰宣慰使者、中緬邊界專家尹明德先生的四兒子尹紹平;滇緬公路東段總設計師李熾昌的外孫女張劼;以及南僑機工的眷屬蔣玲華等人的講述,這些珍貴的回憶,生動展現了父輩們為中國抗戰勝利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重走滇緬公路,弘揚抗戰精神”活動是對抗戰歷史的深情回顧,更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有力傳承。在新時代背景下,通過此次活動,必將激勵更多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從抗戰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對昆電工電纜而言,支持參與 “重走滇緬公路,弘揚抗戰精神”活動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望,更是對“線纜報國”初心的強化。在新時代征程中,昆電工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傳承先輩精神,以民族精神為魂,以工業創新為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續寫更多“線纜傳奇”!
—— 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昆電工與您共赴新征程 ——